8月12日,《人民日报》民生版刊发《北京东城区崇文门菜市场:烟火气,时尚显新潮》,内容如下:
傍晚5点多,北京东城区崇文门菜市场已经热闹了起来,顾客们纷纷在摊位前挑选商品。小安和她的朋友从隔壁的写字楼里一出来,就钻进这家菜市场。下班后到这里逛逛,成了她们的习惯。“这里比外面的菜市场凉快,环境也好。我们常来逛逛,顺便买点小吃水果,也是放松心情。”小安笑着说。
崇文门菜市场始建于1976年,被人们称为“京城四大菜市场”之一。今年1月,这家老菜场转型升级,在合景·摩方购物中心地下二层重新开张亮相。焕然一新的新崇文门菜市场,迎回了老顾客,也吸引了不少像小安这样的年轻人。
走进新崇菜,一眼望去,水果、蔬菜琳琅满目,周围还有各类熟食、凉菜、小吃和百货。菜市场内挂着的横幅也引人注目,有的写着“日子过得好,全靠吃得饱”,有的写着“菜蔬学浅,拒绝内卷”,既有京味儿的亲切感,又体现当下年轻人的情绪。
将情怀与潮流融合,新崇菜在场景上做了精心设计。新崇文门菜市场运营总负责人袁鸣介绍,改造升级后的菜市场,开在了购物中心里。“老崇菜关闭后,周边很多居民仍然有买菜的需求,我们便做了升级改造,用现代设计把传统的老字号重新包装,让菜市场变得既有趣又舒适,目标是打造‘15分钟便民服务圈’。我们设想的客群不仅是那些爱逛传统菜市场的中老年人,还包括在周边工作的年轻白领。购物中心挨着崇文门地铁站,交通方便,更有利于达到客群叠加的效果。”袁鸣说。
除了优化环境布局外,新崇菜在品质内容上也更加用心。市场里不仅有六必居、稻香村这样的传统老字号,更有像来一葫这样年轻人喜爱的养生饮品牌。开业之前,新崇菜运营方专门做了调查,了解周围居民的口味和需求。“我们到周边多个社区调研,采纳了居民的建议,让老字号回归,也邀请新品牌入驻。”袁鸣表示。
作为购物中心的一部分,新崇菜对环境卫生的要求比传统菜市场高不少,有些老店铺在这里焕发了第二春。
马京淮是新崇菜里一家电烤串商铺的店主,他的父亲曾经营这桩生意30多年。后来,马京淮接手,在新崇菜传承了下去。“我干了半年多,客人里有不少是来回忆小时候味道的中年人,更多是在楼里购物逛街的年轻人。”谈到为什么选择在新崇菜开店时,马京淮表示,这里干净整洁,虽然对入驻店家要求更高,但顾客都愿意来。“我们这儿的肉都是当天进的新鲜货,客人现点,我们现烤。”马京淮笑着说。
新崇菜承载了不少周边的烟火气,让更多人愿意回归线下消费,助力实体经济更好地发展。“新崇菜开业后,购物中心的客流量增长约50%,销售额增长约40%。”袁鸣告诉记者,“其实‘高级感’与‘烟火气’并不冲突,菜市场作为基础业态,创新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民生,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在商品质量、商户赋能、社区活力上下功夫。”
崇文门菜市场的转型,不仅是一个老菜市场回归的故事,也是传统市场与现代消费相结合的成功案例。小安说:“水果、蔬菜、凉菜……菜市场里什么都有,我最常买的是凉菜和烧饼,吃起来就像家里的味道,真心期待未来能逛到更多有特色的菜市场。”
文字:李君强
图片:林萱
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
更多热点速报、权威资讯、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
作者:北京东城官方发布
红腾网-配资在线-股市杠杆平台-配资平台炒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